园林设计开题报告

时间:2024-01-27 08:37:36
园林设计开题报告

园林设计开题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园林设计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园林设计开题报告1

1、选题的背景

钱塘河地块位于钱塘河与大洋江的交汇口,周围多以小区为主。滨水景观设计集中于沿河两岸,靠前河路的这一块多用于公共人群,比如说:市民休闲锻炼、沿河观景、散步等等,还要考虑其对于交通路段的一个景观美化作用;而在水韵江南这一块,经过实地的考察我比较倾向于小区内部及和它比较靠近的人群使用,因此,它的设计针对性很强。

2、选题的意义

我选择鄞州的钱塘河地块的滨水区景观设计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课题。开始考虑到的因素是离宁波比较近,而我自己来去考察比较方便;再次也是因为平时对于接触这方面作业的比较多,相对的好掌控,也更有自信心。该地块沿河而建,视野也很开阔,是滨水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对于一侧已经市政建设规划完成的情况下,再次的进行设计规划,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我在后期的设计上提供其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有更好的现实教材作用,也为我重新设计提供的更大的创作思维空间。

3、研究的基本内容

古往今来, 每个城市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万物的水源, 人类喜欢择水而居,因此呈现了很多城市多依水而建的特点。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中陆地与水域的交接地带, 它是城市中特殊的景观空间, 处于多种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之中, 人类活动集中、生物多样性丰富, 各种自然与非自然因子相互渗透融合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我要通过对城市滨水区的规划的了解, 更好的规划和设计钱塘河的地块,使该中介景观成为该区域景观中的亮点, 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是在尊重滨水区特有的自然规律, 考虑其所处城市环境大背景的前提下建设实施, 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核心, 通过把滨水区的景观有机融入城市整体景观规划之中, 使尊重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研究城市滨水景观的发展模式,必须首先弄清是什么我们的研究对象,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直达病灶。因此,我对于该地块的研究内容做了一些解说:

3.1明确该景观规划范围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生态建设重点,在自然生态格局的基础上确立滨水区层面生态系统范围,并与行政和经济方面的区划进行协调。

3.2研究滨水区生态建设规划

进行滨水区的宏观生态过程分析和生态建设规划研究,保持其连续性,并与生态格局相协调。将大尺度地形、地貌、植被及水体景观与城市整体形态有机结合,并寻找其中特有的自然适应形式和美学特征,形成滨水区景观特色

3.3建构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格局

滨水区景观生态格局的建构可以为城市提供符合生态机制的景观框架。包括滨水区生态廊道系统的建构,如河流、山脉等自然廊道与道路、水渠人工廊道,保持其各自完整性,确保生态流的合理运转;进行廊道结点建设,保护生态种源及联结,保护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板块与基质的自然联系;对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问题与城市的关系,并进行格局重构。

3.4亲水性和人性化

人的生活与尺度是一切景观设计的最高准则。在城市滨水区景观的营造上,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达到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的有机统一。特别要强调的是,滨水区景观的营造,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强烈的亲水愿望,而这一点也是滨水区规划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3.5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

自然景观整治与文化景观(人文景观)保护相结合,是城市滨水绿地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突出滨水绿地文化内涵和地方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一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名城,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利用园林景观表现手法加以表达,保持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是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它对恢复和提高滨水景观的活力,增强滨水绿地的地方特色、文化性、趣味性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的滨水景观设计的设计中还应该具备以下的条件:

3.6 城市滨水景观功能设计

从以人为本自然优先的原则出发,为避免功能的单一,可以把滨水景观区分为:文化娱乐区、观赏游览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体育活动区、管理区等。

3.7 依水景观设计

利用水体丰富的变化形式,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依水景观。如:亭、桥、榭、舫等都是其表现形式。

3.8 滨水区水体设计

水在滨水空间中是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是滨水空间中最大的景点。表现形式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滨水的类型可分为人工开凿滨水空间和自然式滨水空间。

3.9 滨水游憩绿地的设计

在滨水空间休憩绿地的设计上,要充分的利用水体的特点。以植物造景为主,配置上当地独有的拥有文化内涵的小品设施。绿带的设计手法要因地适宜,采用自然的方式,尽量避免大量人工开凿。在植物配置上,因功能的需要需配置可供观赏的树木花卉。还有就是滨水驳岸设计和植物配置设计,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为滨水的设计锦上添花,提升整体可看性。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水质问题:地势平坦,水体流动性差,水质较差。

(2)污染问题:水体污染严重,明显可见生活垃圾乱排放。

(3)亲水性问题:滨湖地段景观利用率低,功能形式单一。沿湖亲水性差,湖岸处理至关重要。作为人们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绝佳去处的滨水绿地,亲水设计成为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

(4)水体面积减少问题:由于开发和城市规划,水体面积和湖网密度急剧缩减,给城市防洪、排涝和地下水的平衡带来不利影响。

5、研究的方法

5.1 对周围环境的实地考察

不同地域有自己的适栽物种,有自己喜好的颜色,有自己的空间形式特点,反应在景观设计上,就会形成不同的风格。[7]因此,在进行场地的实际勘探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对于在场地内活动的不同人群要做出的不同需求设计,使自己的设计在最大的程度上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又能使设计的作品独具一格,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5.2 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

了解周边居民的需求,征求多方面意见,从而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修改,尽可能的满足市民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5.3 确立景观类型

在对进行实地考察后,以“动”为设计的理念,“律”为设计之本,将钱塘河这个临水的地理优势体现到景观设计之中,好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

5.4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对于国内外这种滨水的现状和发展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 ……此处隐藏4668个字……一诗。

中国佛教的影响范围,不仅限于东南亚,甚至欧洲。而一些才智卓越的大师级人物也有意或无意地与东方传统思想有了某种惊人的吻合。如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电磁场”概念所阐明的物质与空间的不可分割性,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禅学的般若禅观近在咫尺。波尔等人“原子物理学”的重要观念与东方佛家思想不期而遇。

由此可见,佛教思想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与生命力,是很值得去研究的,而寺庙园林空间艺术作为佛教思想最直接的表象是更加之的人们去探讨和钻研的。

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于现代城市园林空间设计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大多设计成果主要注重功能的完整和形式的统一,并不去深入研究内在的意境之美,缺乏了解人们精神的需求。本文详尽的叙述了以武汉归元寺为例的寺庙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等情况。

武汉致力于发展成为旅游城市,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寺庙园林是其发展的重要部分,武汉归元寺已成为武汉市重要景区。武汉市这个城市的特殊地理位置两江交汇,三镇雄峙,龟蛇对望也给予了它们独具魅力的一面,同时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存在着很深的研究潜力。

宗教艺术在我国独具特色,而寺庙园林空间的最初产生,是有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尤其受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及“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空间观的影响。

它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以及在处理性质、意趣不同的建筑与园林互相融合时所表现出的智慧,是自成一体、迄今仍是充满活力的空间形式。研究寺庙园林空间,便于人们从更理性的角度揭示中国古人在处理建筑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它对于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赋予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等方面都有着较深刻的意义。

城市中的寺院,不仅是僧众修持之所,而且也兼具宗教、文化、艺术、教育、经济、旅游的多种社会功能,是集建筑、雕塑、绘画、弓法、音乐、文学于一体的艺术殿堂。

而寺庙园林则是秉承禅宗思想的理想天地,潺潺细流,青青幽竹,郁郁松柏,无边芳草,寺庙园林所创造的禅境与喧闹的市井生活相比,展现了夕青幽、寂静、安详、平和的艺术氛围,也成为人们的“心理诊所”。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佛教,将中国传统寺庙园林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已不再局限于寺庙园林的外在形式美,而是直达人的心灵,在相地选址、叠山理水上也更注重从意境的整体经营着手。

整体地看,佛教对中国传统寺庙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与“禅”两个方面。“教”指佛教仪礼、戒律典章等外在表现形式,比较直观通俗禅”则指思想的内在层面,渗透在寺庙园林的每个空间里。随着人们对寺庙园林的探究,其风景秀丽的选址和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焕发出鲜活的现代主义。

佛教寺庙园林既有宗教功能,又有公共交往功能。而且现时很多寺庙园林已成为城市景观之一。这种宗教性、公共性、观赏性使它与世俗园林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很大的差异。

从观赏游览的角度看,佛教寺庙园林环境和皇家苑囿、私家园林除了面向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外,它们都具有传统园林共同的游乐功能和一般特点在构景意境上崇尚自然,以山水意境为主题在布局上求其自由曲折,幽邃深远在构景手法上强调因,“屏俗收仕”,组织完善的景观序列。

然而,佛教寺庙园林具有的与皇家苑囿和私家园林所不同的宗教性和公共性,它本身又具有着独特的宗教性,给其带来了不少神秘色彩。

研究方法、手段:

本文通过大量研究阅读中国传统寺庙园林实例的相关文献资料、园记,了解掌握其空间设计的特性与手法,结合中国寺庙园林在空间与其他园林设计在艺术上的成就,以及东西方对于空间己有的哲学及美学的理论研究,在对本文研究内容的充分实地一调查、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受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城市型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设计的艺术特征,以及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进而归纳总结出为一些设计思路和手法。

研究进度:

前期做资料收集、文献查阅

实地考察有序进行

初稿正在写作

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如今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是模仿西力一外来文化的,从而导致了中国传统佛教文化逐渐被遗忘,直到年代后,国内的学术界才开始复苏,加之西方学术界“东方思想研究”的热潮,有关佛教的研究方向逐渐开始展开。

然而关于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的研究者仍然很缺乏。管欣的《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意境塑造手法研究》一文中对寺庙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等等最后还有一些与本文研究对象息息相关的文献综述,对武汉四大佛寺的历史沿革、发展演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但是对其寺庙园林空间艺术手法的研究却是一片空白,所以说寺庙文化及寺庙园林景观还有待深入探讨、学习及研究。

研究方法可以从中国寺庙园林,园林化的表现及寺庙园林中的禅的意蕴、寺庙园林的发展起源,结合我国宗教文化与园林景观构成入手。

存在问题,大部分文献都仅作于对一部分文化入手进行讲解,如只对中国寺庙文化进行分析,对景观设计及园林配置进行分析,没有一系列深入的结合寺庙与园林,宗教与景观文化的探讨,现代城市园林的设计方向,及寺庙园林对城市园林的深远影响。

现代城市的园林空间应当不仅具有诗意,更应具有内涵。内涵与诗意本源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场所精神,因此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掌握场所精神。

这是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内在力量,也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更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只有这样的设计才是属于人性的,属于特定地域人们的生活,当然也最容易得到人们心中的认同。

主要参考文献:

1.金荷仙.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J].中国园林,1998(6):28-30

2.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84

3.赵光辉; 寺庙园林环境的构景 [J];城市规划; 1985年05期

4.金荷仙,华海镜;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J];中国园林; 2004年12期

5.贺晓娟,邹志荣.论寺观的园林植物配置特点.2002年9月.86-88

6.郑其新.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福建热带科技.第30卷第1期.2005年.36-37

7.邓泽森.汉阳归元禅寺历史新考[J].考江汉大学学报,2000(8):122-124

8.陈栋.《蓝天园林》2007年第5期总42期

9.管欣.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6-119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系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园林设计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